畜牧家禽網 時間:2014/7/25 10:56:00 來源:中國畜牧養(yǎng)殖網 閱讀數(shù):
要提高育雛的成活率,必須保證育雛的環(huán)境條件,供給營養(yǎng)全面而平衡的飼料,嚴格執(zhí)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,就可減少雛雞死亡數(shù),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。生產中,必須采取以下六項綜合措施:
一、嚴格免疫程序,及時接種免疫
雞的傳染病一旦傳染開來,就很難控制。因此,應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,按照免疫程序進行主動免疫。要根據本場或本區(qū)病原微生物種類制訂免疫程序。引進雞苗時,須向供種單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,如當?shù)貨]有某種傳染病流行,應暫不接種此種疫苗,以免因接種疫苗而污染了這個地區(qū);如有過這種疾病發(fā)生和流行,要及時用此種疫苗接種。
二、加強消毒管理,及時藥物預防
孵化室、育雛室、種蛋及各種用具消毒不嚴,使大腸桿菌、葡萄球菌等通過閉合不好的臍孔侵入卵黃囊感染發(fā)炎引起臍炎,因此,應用福爾馬林熏蒸的辦法進行消毒。另外,對大肚臍雞要單獨隔開,用高于正常雞體溫2℃~3℃的室溫精心護理,且在飼料中添加治療量的抗菌藥物。
雞白痢是造成雛雞死亡的首要因素,在3周齡以前的飼料中應添加抗菌藥物,可在飼料中添加0.2%的土霉素和0.04%的痢特靈,以預防白痢病的發(fā)生。球蟲病是育雛期間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15日齡后就應該預防球蟲病,尤其在飼養(yǎng)密度大、溫暖潮濕的環(huán)境中,必須用藥物預防,可在飼料中添加30~60ppm(百萬分之一)的氯苯胍等藥物。治球蟲藥物在使用1~2年后要更換一次新藥,以防產生耐藥性。
三、溫度濕度平穩(wěn),加強通風換氣
溫度偏低或過高、空氣污濁、溫度急劇變化或使用潮濕、污染的墊料和霉變的飼料等,均是導致幼雛肺炎的原因。有的強調保溫,不注意通風,導致雛雞悶死;有的用高功率燈泡供溫,因溫度過高而熱死雛雞;溫度過高、濕度不夠可導致雛雞脫水,腳爪干癟。所以說溫度最為重要,育雛期所采用的溫度,隨季節(jié)、氣候、育雛器種類、雛雞體質、日齡等情況靈活掌握,在保持育雛舍溫度的同時,千萬不要忽略通風換氣,但切忌賊風和穿堂風。育雛頭10天,室內相對濕度保持60%~65%,育雛中后期注意防潮。